出汗是人体受生理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还有疾病因素影响。当这些部位出汗频繁的时候,就要小心,是你的身体提示你可能罹患疾病。
01 头部出汗
脾胃湿热
表现:
头部出汗比较多,恶寒发热,小便不顺畅,舌苔黄腻。
这种情况多是脾胃湿热的表现。
建议:
不吃油腻的食物,清淡饮食,健脾祛湿。
02 积食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后。
表现:
头部和脸部大量出汗,同时感觉肚子很撑,口渴。
建议:
不要过量饮食,每餐吃七分饱;严重者可请医生开些助消化的药物。
03 手脚心出汗
湿热
表现:
手脚出汗,没有食欲,疲乏困倦,小便黄,舌苔黄腻。
建议: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肥甘厚味,忌饮酒(湿热之性最大);宜食清热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等。
阴虚
表现:
手脚心发热出汗,咽喉干燥,口干(睡后明显),肚子饿但是食欲,大便干结不畅。
建议:
饮食上要避免吃辣椒、喝白酒、吃牛羊肉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沙参、玉竹、牡蛎、石斛、雪耳等内热明显的,可多喝新鲜的梨汁、藕汁、生地汁、马蹄汁。
04 颈部出汗
颈部出汗特别多还可能是低血糖的信号。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功能的异常,低血糖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有意外发生。
现象:
出汗(尤其是脖子和发际线处大量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无力等。
应对:
有条件先测一下血糖,看是否低于3.9毫摩尔/升;如果没条件,先些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或含糖饮料(1/3~1/2杯)。
05 偏汗
表现为身体的一边出汗,而另一边无汗。这种情况通常见于偏瘫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偏汗还可能是中风先兆。
如果出现偏汗,同时还伴有头晕、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可能中风发作的信号。
中风很凶险,不仅发病突然,可能威胁生命,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抢救过来,也常留有后遗症。
06 盗汗
如果室内温度不高,睡觉时老出汗,很可能是
出现盗汗,常见是由结核引起的,如果同时伴有发热、消瘦及咳嗽、咳痰等症状,就需要就医。
此外,盗汗还可能是气虚、肾虚的表现
藏医理论的三因学说里把人的疾病分为两种寒症和热症,通过人的不同器官生理现象都总结为“隆,赤巴,培根”。
三者保持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其中之一偏盛或偏衰而失调,平衡破坏,就会产生疾病。
从藏医理论三因学说分析人体出汗的现象可以归为
明色赤巴:
存在于皮肤,其功能是使皮肤鲜亮,细腻润滑。
能依培根:
主居胸部,为五种培根之首,它可协调其他四种培根发挥作用,尤其人体缺乏水分时,有调节体液的功能。
藏医理论藏药配合
阳明唐藏养天下遵循藏医理论外治疗法中1火灸法 2寒热敷法 3药浴法 4涂抹法来调节。
结合藏医理论的药物疗法,采用西藏独有的红景天,龙胆花等经过国家标准认证的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营养药材,经过复杂有序的13道工艺炮制浓缩而成的。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