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学说女性三元与性腺轴探析

2016-03-16 yaho 3151


        激素、元阳主指雄性激素及元神为脑髓功能与性腺轴密切相关的新观点。首倡三元学说指导调理女性性腺轴机能而调治女性亚健康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三元;三元学说;性腺轴;亚健康

 1  概念

    1.1 三元  三元系指构成人体的三种基本物质,即包括元阳、元阴及元神。

    1.1.1元阴  元阴是女性体内最重要的阴气,禀赋于父母,寄藏于肾之肾阴,系指雌性激素,为维系女性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1.1.2元阳  元阳为女性体内与元阴共存共生的重要阳气,禀赋于父母,寄藏于肾之肾阳,系指雄性激素,为维系女性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1.1.3 元神  元神为脑髓功能的总括,与生俱来,禀受先天精气而产生,寄藏于肾生髓通脑之神气,是“神”最重要部分,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1.2 三元学说  系指研究三元(元阳、元阴及元神)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病理变化及调养调治的学说。

    1.3 性腺轴  女性性腺轴由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阴道组成的内分泌轴。

2.女性元阴——雌性激素(奈莉尔蜜源生机回春套

        元 阴又称真阴、肾阴,为女性体内的阴气,系指女性雌性激素。元阴是维系女性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发育,生育等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就女性生命活动的阴柔之美。由于先贤诸家受封建思想束缚,对女性研究相对较少。但对元阴影响女性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仍有深刻认识,受 历史和科学局限性的影响,而不能提出“女性生命活动之本是雌性激素”这样的概念。

        雌性激素又称“女性激素”、“动情激素”, 由卵巢的卵泡细胞分泌(肾上腺、胎盘也可分泌雌激素)。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体内有400多个部位存有雌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阴道、子宫、乳房、盆腔、皮肤、膀胱、尿道、骨骼和大脑等部位。女性25岁后雌激素分泌量,以每10年下降15%的速度逐年减少。35岁后卵巢功能减退,即有雌激素部分缺乏。表现为更年期雌激素部分缺乏的脸红潮热、烦躁、眼睛肿胀、阴道干燥等多种症状最具代表性。

效果图.jpg

3 女性元阳 ——雄性激素(奈莉尔丰润翘臀紧致套)

        元阳又称真阳、肾阳,为女性体内的阳气,系指女性雄性激素。女性卵巢分泌雄性激素,肾上腺也可分泌少量雄性激素。故女性体内存在一定量的雄激素。但女性体内所含的雄激素比男性少得多。研究表明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和去氢表雄酮,其中睾酮的活性最强且起决定性的作用。雄激素和雌激素互相配合,控制着女性的阴毛和体毛的生长和分布、激发女性性冲动、性欲、情绪、认知功能、骨密度,甚至行为等。一般认为女性性欲与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雄激素密切相关。雄激素使妇女性欲增强的原因可能是其促使阴蒂发育,提高其对性刺激的敏感性或是通过大脑皮层作用的结果。 

4 女性元神——脑髓

        元神为脑髓功能的总括[2]。 其为禀受于先天的神气,寄藏于肾生髓通脑之神气,随胎儿一同来到世间,封藏在体内,不能直接接触事物,也不懂事物属性,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在脑髓中储存一定 的知识和信息,元神才能对这些知识和信息作出灵性判断。元神实质是脑髓,包括脑髓的运动、感觉、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3]。

        脑髓是指颅腔内脑的髓质。《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脑有神经细胞140~200亿。大脑的神经细胞生命力很强,可与人寿命等同。胶质细胞约两千亿个,为神经细胞10倍,主要是维持神经细胞良好的外环境。神经细胞(神经元)在一定生理、病理条件下,遵照自身程序,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调亡小体被其它细胞吞噬。

女 性的雄性激素在脑内芳香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发挥激发性行为和促进学习与记忆的作用。女性的卵巢等器官也分泌芳香化酶,故给女性脑部提供额外雌激 素,帮助女性提高学习与记忆的能力。反而言之由于维持和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也会消耗宝贵的脑内雌性激素,因此可能影响性冲动。性冷 淡可能与此生物学基础相关。

5 女性性腺轴的机能(奈莉尔美丽无极限尖叫套)

        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下丘脑生殖核团产生神经生殖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垂体前叶(腺垂体)产生垂体生殖激素: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卵巢。卵巢产生①雌性激素, ②孕激素, ③少量雄性激素。

        下丘脑与垂体在形成与功能上密切相联,可视为一个功能单位。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存在两种方式:紧张性基础分泌,对其受体起自身预剌激作用。阵歇脉冲式释放,是剌激LH与之同步释放的关键。下丘脑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脉冲式释放是生殖内分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动物生殖周期、排卵和性腺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关键。 下丘脑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调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神经系经高级中枢的控制。至少有4种神经元参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能神经元; 催产素能神经元;类固醇激素浓缩能神经元。它们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细胞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相互协调,共同控制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效果图01.jpg

    (2)性腺激素和垂体激素的反馈调节。目前公认有三套反馈调节机制维持着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相对恒定,即:性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引起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或减少(正负长反馈);FSH/LH作用于下丘脑影响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短反馈);垂体门脉血中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浓度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调节其自身分泌(超短反馈)。 垂体前叶(腺垂体)产生垂体生殖激素: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性腺,形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卵巢的内分泌调节 青春期前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主要受雌激素对垂体LH、FS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而控制,少量孕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女性进入青春期(13-18岁)后,下丘脑出现约60-90min一次的强脉冲式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促进腺垂体大量释放LH和FSH。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诱导卵泡细胞膜上的FSH受体及卵泡内膜、颗粒细胞膜上的LH受 体增多,周期性地每次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亦出现与卵泡周期性变化有关的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月 经周期中,排卵前分别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合成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排卵后则由黄体颗粒细胞及黄体卵泡内膜细胞大量合成释放孕酮和雌激素。

        性腺反馈调节 外周血高浓度的雄激素能反馈性地抑制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有人认为垂体两种促性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不同,促卵泡素(FSH)主要抑制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控制,促黄体生成素(LH)主要是受雄激素调节控制。睾酮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定位于下丘脑中部基底区。另一方面,睾酮也能抑制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nRH)的反应性。雄性激素除了对下丘脑有抑制作用外,对垂体也存在着直接的抑制作用。

6 三元学说

        三元学说系指研究三元(元阳、元阴及元神)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病理变化及调养调治的学说。研究亚健康发现:女性三元机能紊乱和渐进性机能减退而发生生理病理的变化,与女性性腺轴机能紊乱和渐进性机能减退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和人体衰老,女性三元或女性性腺轴机能紊乱和渐进性机能减退,进而出现诸多亚健康状态的不适症状。故研究亚健康应重在三元学说(或性腺轴机能)的研究。

        三元、三元学说与性激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密切相关,并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互关联(另文探析)。三元学说的研究必将成为21世纪对人体未病(亚健康)及人类健康长寿研究的新课题。


index6_05.jpg